何炅、謝娜等人主持的《快樂大本營》成為湖南衛視力保的綜藝節目。
綜藝節目的縮減令電視劇的需求量急劇上升,自制劇成為一大出路。像湖南衛視就開拍了賈靜雯、李湘主演的自制
除了自制劇,湖南衛視還將購入大量古裝劇,包括胡歌、葉童等人主演的《軒轅劍》。
新節目有潛力
限娛令、限廣令自2012年1月1日起執行,至今已有兩個月。限令生效后,果真新年新氣象。在廣電總局對娛樂節目數量、撥出時間的嚴格監管要求下,各家衛視除了力保王牌綜藝,集中火力在周末這塊最佳黃金檔展開廝殺;去年跟風興起的一些婚戀類、情感類節目也不再見蹤影,反之,是新聞類和人文社科類板塊有大幅增加,同時還致力開發出職場真人秀、益智類、競技類等新的綜藝節目進行試水。而綜藝節目的大幅縮減,也令電視劇的需求量急劇上升,各家衛視除了打響自制劇品牌,舊劇回爐刪減再重新上星,也成為行之有效的路子。暨南大學電視系主任譚天接受信息時報專訪時,對當下熒屏的新形態持一定贊賞的態度,認為限娛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王牌節目扎堆周末
專家提醒:品牌忌盲目大改
鑒于限娛令規定每天19:30至22:00之間,全國34家衛視播出的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情感故事類、遊戲競技類、綜藝娛樂類、訪談脫口秀和真人秀等類型節目必須控制在9檔以內,每檔不超過90分鐘;而且每家衛視每周播出此類節目的總數不能超過兩檔,故今年新年伊始,各大衛視不得不就新規而調整節目版面。
在面臨著綜藝節目必須“大瘦身”的情況下,各家衛視紛紛舍車保帥。王牌節目因為資歷深,在熒屏市場已經形成一定的口碑和品牌,加上擁有固定的觀眾群,所以成為衛視的優先保護對象,并穩居周末黃金檔時間。各家把寶押到周末,是因為周末是觀眾休假、放松身心的時間,晚間的黃金檔自然成為正面交鋒時段;而且綜藝娛樂節目在周末播放向來是慣例,觀眾也因此形成固定的收視習慣,如果隨意調動,有可能會造成觀眾流失,影響收視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原本不在周末播出的口碑節目,在限娛令后也調整檔期,移到收視率爭崩頭的周末。比如,東方衛視婚戀節目《誰能百裏挑一》,原本是每周四晚間22:00播出,但新年開始,該節目便調至每周六晚22:00播出,誓要在這個黃金收視時段分一杯羹。
雖然王牌節目在這場激烈的節目競爭中生存下來,但也面臨著節目的縮時和內容的改版。新年開始,湖南衛視原本總長1小時40分的《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都嚴格控制在90分鐘以內。而部分婚戀節目要繼續生存,也必須對內容進行局部修改。比如浙江衛視周一到周二21:21播出的《婚姻保衛戰》,除了時段調至周日,節目也不再走綜藝娛樂路線,而是請來錢文忠等專家探討夫妻相處之道。
對于此番優勝劣汰,暨南大學電視系主任譚天認為,這些王牌節目依然要注意適時進行品牌維護,才能保證有一段長的生命周期。“品牌維護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要保留的,不是盲目地大改,而是要根據客群的變化、需求進行微調。”他以國內知名益智類節目《幸運52》和臺灣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為例,闡述何為微調,“《幸運52》后來頻繁地改版,從主持人、服裝、道具到場景,改著改著就沒了。其實這個節目最應該改的不是這些。而臺灣有一個節目叫《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后更名為《你猜你猜你猜猜猜》),到現在還活著,生命周期很長。其實這類節目要改,就要不斷地充實它的題庫,靠題目吸引觀眾。題庫老化,已經沒有創新沒有吸引力,光是改外在的東西,是沒有用的。‘微調’必須是看它哪些方面跟不上而進行修改、補充、創新,而不是把洗澡水潑出去連帶干凈的水也一起潑出去。”因此,王牌節目要進行品牌的維護,首要是對節目核心內容做好嚴格把控,“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準確的判斷,該怎麼改。”
新聞類節目增加1/3
專家提醒:要打造優質內容
力保王牌節目之余,減少其他類型節目勢在必行。于是,同質化或收視不佳的節目便成為“出頭鳥”。據相關統計,新年伊始,衛視涉及情感、婚戀、交友等七類屬于限娛令調控范圍內的節目,總量約減少了2/3。其中,去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婚戀節目、情感節目,消失了不少。而因應限娛令中“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開辦一個弘揚中華民族古早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道德建設欄目”的要求,自去年9月份起,各大衛視陸續推出一些新聞類和人文社科類節目,其中,自辦新聞類節目增加了1/3,并占據電視臺播出的重要時間段;而人文類節目總量也占到了衛視播出節目總量的1/3。
在娛樂節目大幅縮減的情況上,譚天認為限娛令起到積極的作用,“這是好事,減少的(節目)是那些比較差的,好的依然存在。節目差的話,觀眾不喜歡,領導也不喜歡,很難生存,倒不如撤了。‘限娛令’客觀上促進了節目內容品質的提高,通過這個限制,好的依然更好,差的被淘汰。”而熒屏娛樂元素少了,“增加了很多新聞節目。現在新聞節目播出時長和欄目都有增加,這是最大的變化。像以娛樂見長的湖南衛視,又推出一些新節目。比如《新聞公開課》,不是純粹的新聞節目,但以新聞面目出現,某種程度上也促進創新一些新的節目形態。”但壞的方面則是,用來填補原本播放娛樂節目空檔的電視劇和新聞節目,在質量上參差不齊,“騰出原來娛樂節目的一些時段,一些給了電視劇,一些給了新聞節目,但目前優質的內容并沒有大幅度增加。這樣就會出現一些僅是為了填時間的節目。尤其是新聞,非廣告時間已經在播出了,增加播出,其實只是在為廣告找一個載體。因為電視劇不能開刀,廣告要怎麼安排?鐵定要開一檔新的節目。但你能保證這些節目高收視率嗎?其實就是為了插播廣告,而不是說(客群)有需求。另一方面,也缺乏優質的電視劇。”
電視劇比重增加
專家提醒:舊劇上星策略不錯
即便增加新聞類和人文類節目,衛視每日晚間的黃金檔,還有不少時段空了出來,而首選填補這個空白的,當然就是電視劇。無獨有偶,限娛令之后,廣電總局又下“限廣令”,規定全國各大電視臺播出劇集時,每集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雙令齊下,電視劇在黃金檔占據的比重也隨之增加。
新一年,湖南衛視除了以往10點檔的金鷹劇場,又在每晚7:30增加了一檔黃金檔電視劇劇場,主要播出主流題材、情感婚姻題材和青春偶像題材劇。而原來的晚間10點檔劇場,則主要播出古裝年代劇、自制偶像劇和高收視引進劇。江蘇衛視原本的晚間黃金檔幸福劇場,也推出全新版面,電視劇由原本的兩集連播改為三集連播。如此一來,電視臺對于劇集的需求量無形中增大了,依靠單純地買劇和自制劇并不足以補充這個需求,于是,近兩個月的熒屏上出現一個常態——不少之前曾在地面臺播出的舊劇,紛紛改頭換面上星播出。比如《新西游記》、《青盲》刪減了部分情節劇情;《小姨多鶴》變更了結局;《后宮甄嬛傳》則重新配音等等。
對于“舊劇上星”填補需求,譚天認為是一種不錯的發展策略。皆因地面臺的試水播放已經對電視劇進行了一番篩選和預熱,這其實是一種對電視劇的“小范圍低成本的市場檢驗”。“好的電視劇在衛視首播是要花大價錢的。像早年的《潛伏》,開始也是在地面頻道活起來,其實這算是一個策略的改變。與其花高價去搶一部高價的優質劇,在衛視上首推,花大力氣宣傳,但最終也未必能收回投資;倒不如地面頻道已經做了一些前期的預熱,如果看一下覺得這個劇還不錯,再來買它的衛視播映權。這個就有點像美國的電視劇,有半年的試播期;試播效果好,才整部劇生產購買。”